影片讲述了在蔡锷同袁世凯的斗争过程中,蔡锷同小凤仙之间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从而体现和突出蔡、袁的政治斗争,体现“反对帝制、维护共和、知音遍天下”的主题。
谢铁骊:
谢铁骊,当代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1925年12月27日,生于江苏省淮阴市人。现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并兼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中国夏衍电影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艺术委员会主任等职。1940年参加新四军,在三师淮海剧团当演员,后一直在文工团工作。1941年谢铁骊从淮海干校毕业后,分到淮海剧社当演员。抗日胜利后,剧社隶属的第三师要向东北挺进,但文工团骨干留下重组文工团。这样谢铁骊又当了五年文工团团长。1950年2月,谢铁骊调到北京文化部电影局,创建(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任研究所演员班班主任。1952年演员班撤消后又成立了演员剧团,上级任命他为副团长,团长为田方。在北影厂期间,谢铁骊这匹黑马拍摄了一大批深受人们喜爱的影片,走遍了全中国。拍《暴风骤雨》到了东北,拍《海霞》到了海南岛,拍《知音》到了承德,拍《天网》到了山西……1959年的《无名岛》是谢铁骊第一次独立执导的电影。他把当时拍戏的条件与现在做了对比,认为艰苦非常。《无名岛》是海军题材,谢铁骊一人提着行李来到海边。整个摄制组都借用海军的帐篷在海滩上驻扎,将门板垫在沙子上,晚上睡觉要盖棉被。可每天早晨醒来,身上的被子都是湿的。虽然苦,这次海边行还是让谢铁骊兴奋不已。以前书本上说地球是圆的,并给出验证的方法,但毕竟眼见为实。夕阳西下,渔船归航,桅杆白帆渐渐从地平线升起,34岁的谢铁骊像个小学生做出一道题一样,大声地告诉别人:“你看,地球是圆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谢铁骊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间,几乎每年谢铁骊都有影片推出。直到1999年,谢铁骊74岁的时候还自编自导了《聊斋·席方平》。
英若诚:
英若诚,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剧协理事,曾任文化部副部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副主任,剧本室主任。1929年6月21日生于北京。满族。1946年考入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系。毕业后,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先后参加过20余个剧目的演出。扮演的主要角色有:《龙须沟》中的三元茶馆掌柜、《骆驼祥子》中的车厂主刘四、美国剧作《推销员之死》中的威利·洛曼等。英若诚50年代曾翻译出版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奥赛罗导演计划》。后又翻译了剧本《咖啡店的政客》、《甘蔗田》、《报纸主笔》以及莎士比亚的名著《请君入瓮》、A.米勒的剧作《推销员之死》。他还将中国优秀剧作《茶馆》、《王昭君》、《家》等译成英文。英若诚的儿子英达、侄子英壮也是著名的影视演员。
王心刚:
1957年起,在长春电影制片厂主演影片《寂静的山林》、《牧人之子》等。1958年转入八一电影制片厂,相继主演了《永不消逝的电波》、《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大河奔流》、《伤逝》、《知音》等。
上映时间:1981年
游客
非常好 200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