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若诚话剧专辑》英若诚先生一生曾塑造过众多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等因素,留下的影音资料却很有限。本专辑收录了先生最具代表性的话剧作品,谨以此纪念英若诚先生,并表达对先生的敬仰之情。
英若诚小传:
英若诚先生(1929.6.21—2003.12.27)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剧协理事,曾任文化部副部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副主任,剧本室主任。英若诚先生1929年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世家,少年时期就读于天津圣路易教会中学,194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并热衷于演剧活动。18岁时他把爱森斯坦写的《电影感》译成中文,其翻译水平之高得到了当时正在清华大学任教的著名外国文学专家王佐良教授的高度赞赏。
新中国成立后。英若诚先生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数十年的演艺生涯中,他曾先后在《茶馆》、《骆驼祥子》、《推销员之死》等几十部话剧和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扮演重要角色,给广大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英若诚先生不仅是杰出的表演艺术家,还是一位造诣深厚的翻译家,1979年他曾将话剧《茶馆》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1983年将美国当代著名作家阿瑟·密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译成中文。1986年英若诚先生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1997年被香港特区政府命名为最杰出的中国艺术家之一……
英若诚先生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艺术事业,他的博学多才、多才多艺永远值得人们敬仰。
推销员之死:
年逾花甲的推销员威利·洛曼,擒着两支沉重的、装样品的箱子回到家。他极度疲倦,仿佛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壮年时代的威利很精明强干,两个儿子比夫和哈皮是他的骄傲。但充满竞争与欺诈的大城市里,在沉重的压力下,威利的精神恍惚不定。为了拯救威利,林达吁孩子们要怜爱父亲,甚至把威利要自杀的企图告诉了他们。为此全家想出了各种办法,但都无济于事,最终,威利还是自杀了。
骆驼祥子:
故事描写旧北京人力车夫的悲剧命运。主人公祥子年轻健壮,吃苦耐劳,争强好胜。他决定依靠自己辛勤的汗水挣得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当个体面的车夫。他经历了自己短暂幸福的生活,车行老板的女儿虎姐妞爱上并嫁给了他,两人过着甜蜜的生活。为此他省吃俭用,奋力拚搏,几经买车,丢车的挫折;虎妞也因难产离他而去,最终幻想还是破灭了。
茶馆: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一意想在自己的手中让父亲的茶馆兴旺发达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尽可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并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游客
非常好 200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