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讲述了一九六○年,山西平陆县六十一名修路工人食物中毒。消息传到北京,经过多方紧急动员,使阶级兄弟获救,暗藏的阶级敌人被抓获。
谢添:
1936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夜会》,临时顶替一位因病不能演出的演员,从此进入影坛。后相继参加拍摄《马路天使》、《生死同心》、《压岁钱》、《四千金》,并主演《母亲的秘密》、《梦里乾坤》等影片。1937年,抗战爆发,加入电影界工作人协会,并参加了著名的《保卫芦沟桥》的演出。“八・一三”后,随上海影人剧团奔赴各地从事抗日救亡的宣传演出活动。1939年,进入西北影业公司,参加影片《风雪太行山》的拍摄。抗战胜利之前,还曾参加《重庆二十四小时》、《结婚进行曲》、《日出》、《雷雨》等话剧的演出。抗战胜利后,进入“中电”三厂,参加拍摄《圣城记》、《追》、《郎才女貌》、《十三号凶宅》、《深闺疑云》、《满庭芳》等影片。 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开始了电影艺术创作的新时期,先后在《民主青年进行曲》、《走向新中国》、《新儿女英雄传》、《六号门》、《无穷的潜力》等影片中饰演了各式各样的角色。1958年,在中法合拍的儿童故事片《风筝》中饰演老古玩店商人,并与桑弧合作导演影片《探亲记》。1959年,在著名影片《林家铺子》中成功地完成了林老板形象的塑造。之后导演影片十余部,风格多样,感情真挚,富于幽默感。《小铃铛》于1980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甜蜜的事业》于1980年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七品芝麻官》于1981年获第四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茶馆》于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和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特别奖。此外还导演了电视连续剧《那五》,于1989年获全国电影制片厂优秀电视剧一等奖。
陈方千:
1947年10月,考入前中央电影制片厂第三厂,从此开始电影生涯。1948年,在《深闺疑云》、《青梅竹马》等片中扮演角色。1949年4月,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在《新儿女英雄传》、《英雄司机》等影片中担任角色。1956年,转为导演,和著名导演谢添合作,先后编写和导演《洪湖赤卫队》、《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花儿朵朵》、《锦上添花》、《春暖花开》、《小铃铛》等影片。1980年,开始单独导演影片《幽灵》、戏曲片《包公误》、《背靴访帅》、《李天保娶亲》、《红娘》、《嫁不出去的姑娘》,宽银银幕戏曲艺术片《哪叱》等。1982年,儿童故事片《小铃铛》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编导一等奖,儿童小歌剧《小熊请客》获作曲一等奖。1978年至1985年间就改编、导演了10余部各类影片,还帮助河北、河南电影制片厂培养了不少人才,河北电影厂称他是“河北电影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崔嵬:
中国电影演员、导演。原名崔景文。山东诸城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做童工。在青岛礼贤中学求学时,因抗议当局杀害共产党人被开除。1930年入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学习编剧。翌年回青岛,组织海鸥剧社,并与他人合作创作了揭示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多幕剧《命令!退却第二道防线》。1932年加入左翼戏剧家联盟,旋因国民党迫害逃往北平,曾在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1935年到上海,加入东方剧社、戏剧生活社等团体,创作演出反映工人生活的舞台剧《工人之家》等,并在各地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宣传抗日救亡。1936年末参加陈波儿等组织的上海妇孺前线慰问团。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保卫芦沟桥》的创作演出,后加入救亡演剧一队。1938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主办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戏剧系,领导火线剧社,创作演出《参加八路军》、《三个游击队员的故事》等。解放战争期间随军南下。1949年任武汉军管会文艺处处长。1950年创办中南文艺学院。1953年任中南文化局局长,中南人民艺术剧院院长。1955年主演故事片《宋景诗》。1956年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和导演。是中国剧协第一届常务理事、中国影协第二、三届常务理事,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62年因在影片《红旗谱》中饰演主角朱老忠获首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导演影片十余部,《小兵张嘎》于1980年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戏曲艺术片《杨门女将》于1962年获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
田方:
1931年入上海天一影片公司,担任场记和语言教员。后任演员,主演影片《飞絮》等。其后,相继在吉星、新华等影片公司出演影片《壮志凌云》等。1945年,参加筹建东北电影制片厂,1949年,参加组建北京电影制片厂,任厂长。
舒绣文:
1933年从影,先后在艺华、明星等影片公司摄制的《民族生存》、《热血忠魂》、《夜来香》、《新旧上海》、《清明时节》等影片中扮演角色。1937年后在武汉中国电影制片厂主演《保卫我们的土地》,后在《塞上风云》等影片中扮演角色。1938年后在重庆任中国万岁剧团、中华剧艺社演员。先后演出《中国万岁》、《雾重庆》、《虎符》、《棠棣之花》、《天国春秋》等话剧。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在昆仑影业公司主演《一江春水向东流》。1948年去香港,主演《野火春风》、《恋爱之道》等影片。1949年起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曾主演《女司机》等影片。同时担任《乡村女教师》等译制片的配音。1957年调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主演《北京人》、《关汉卿》、《伊索》、《骆驼祥子》等话剧。
上映时间:1960年
游客
非常好 200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