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购书 New!
卓越网购书 当当网购书 京东网购书
| 铃声下载 | PDF电子书下载 | 绿色软件下载 | 源码完整下载 | 最新媒体 | 今天最热门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教育音像 卡通 儿童影视 厂牌 综艺戏剧 Discovery 迪斯尼 TVB 上海美术 专题纪录 生活百科 视频 经典电影 更多>>

百花

  • 媒体作者:佚名
  • 媒体大小:15.25 MB
  • 媒体类别:专题纪录
  • 媒体格式:DVD/CD
  • 发布时间:Apr 1, 2012 12:14:00 AM
  • 媒体级别:
  • 下载总计:月:32 总:723

媒体简介:

《百花》是北京电视台献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这是一份礼物,一份凝重而深情的礼物。它是对60年中国文艺发展史的一次浓墨重彩的梳理和回顾,它是通向60年大时代中无数经典文艺诞生故事的精彩回忆之旅。

可以说,60年来,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每一次新旧变化,每一次文化传承,那些经典的文艺作品都在其中,在人民之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当我们痛苦的时候,它给我们希望;当我们感伤的时候,它给我们力量;当我们欢乐的时候,它和我们共同分享。

有人说: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而60年来的中国文艺史册,又何止是一种力量,一部好电影,一首好歌,一段好舞,一部好电视剧,曾经让所有中国人泪流满面,久久难忘……

我们难忘,那些让我们心旷神怡的风花雪月和诗情画意;我们难忘,那些让我们热血沸腾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我们难忘这60年在文化艺术领域中,我们经历了怎么样的欢乐悲喜,又获得怎样令人目不暇接的百花盛放。

于是,我们渴望到百花深处去,去探索在那些令人难忘的经典作品背后,究竟有多少感人的故事在其中深藏;寻找那些散落在岁月中的记忆,让那些经典作品重放炫目的荣光。

于是,《百花》节目应运而生,它将会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可以对那些经过了60年岁月沉淀而依然熠熠生辉屹立于艺术巅峰的经典文艺作品、经典艺术家,给予一次最深沉的注目和最由衷的致敬。

关键词:回忆、寻找、致敬

第一集+第二集:1949-1952
我们的第一个时间截点选在1952年。1949-1952是新中国建立国家新秩序,推行社会新风尚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基础之上,才有了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出。这一时期文化艺术的特点是“在废墟上建家园”。解放前饱受战乱之苦的艺术家们怀着对新中国的向往和对新社会的激情,在祖国巨大的向心力召唤下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老舍、吴祖光、欧阳予倩等剧作家,张瑞芳、王丹凤、舒绣文等著名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等人通过各种渠道从美国、香港、台湾回国,与郭沫若、田汉等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艺术家一起,实现了两大文艺队伍的胜利会师。

这一时期基本上完成了各大电影制片厂、专业文艺团体和艺术院校的建立,创造了新中国文艺史的多个第一,在歌曲,电影和话剧的创作上缔造了新中国文艺事业最初的辉煌。

我们将这一时期分为上、下两集,上集主要讲述艺术家会师,为新中国文艺奠基的故事,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选定,共和国最早的流行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军军歌》等;下集主要围绕着电影和话剧的成就来讲述艺术家为人民创作,讴歌新社会的激情故事:话剧《龙须沟》引起轰动,电影《中华儿女》获得了第一个国际奖,《白毛女》和《我这一辈子》受到观众盛赞,《南征北战》成为新中国第一部优秀战争片,等等。

关键词: 团聚、创业

故事人物:老舍、马连良、欧阳予倩、吴祖光、郭沫若、田汉、张瑞芳、王丹凤、谢芳、舒绣文、田方、田华、于洋等

第三集+第四集:1953-1958
这是一个激情、信仰、理想的年代,全国上下投入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文艺界也投入到火热的创作中。“双百方针”的提出,党中央民族政策的落实,让文艺工作者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深入生活,到群众中去,为工农兵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是那一时期的创作风气。与此同时,苏联老大哥成了新中国文艺发展的榜样,大批苏联专家被请进来,大批留学生被派出去,“苏联模式”为新中国文艺建设打下最初的基础。此外,电影、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还走出国门,成为新中国外交和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拍出了大量观众喜爱的经典电影,很多电影歌曲广为传唱,如《上甘岭》、《柳堡的故事》等;音乐工作者也让民族音乐焕发新的生机。这时,电视刚刚在中国诞生,还没能走进千家万户。上集主要讲述电影、音乐和电视的故事。

新中国受苏联影响比较大的艺术形式是舞蹈和戏剧,同时,这两种形式也充分实现了民族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结合,很多经典节目和剧目在这一时期诞生,如话剧《茶馆》、《蔡文姬》、《关汉卿》,舞蹈《飞天》、《孔雀》、《虞美人》等。下集主要讲述舞蹈和戏剧的故事。

关键词:建设、吸收

故事人物:郭兰英、陶玉玲、于洋、王晓棠、秦怡、范禹、麦丁(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作者)、王洛宾、沈力、戴爱莲、赵青、陈爱莲、资华筠、贾作光、白淑湘、老舍、郭沫若、田汉

第五集+第六集:1959-1965
建国10周年的1959年到文革前的1965年,是新中国文艺创作的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的作品集合了前10年的创作经验和成就,在电影和歌舞领域留下了很多难以超越的经典作品。

上集将集中介绍这一时期的电影成就。建国10周年的18部献礼影片成就了中国电影史上“难忘的1959”;1962年《大众电影》推出的“百花奖”是中国大众与电影之间感情的晴雨表;1962年周总理亲自选定了“22大明星”,让中国的电影院里不再只挂苏联明星的照片;中国动画片的颠峰之作《大闹天宫》则在困难时期制作完成。

下集,时间进入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几乎是集中了全国所有文艺院团的顶尖人才,革命音乐舞蹈诗史《东方红》创作完成。这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本集重点表现这部伟大诗史的诞生和背后的感人故事。诗史中的领诵、领舞和独唱者都成为中国文艺战线上的大师名家,也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和创造者。

那时是一个出作品出人才出明星缔造经典的年代!值得一提的还有大型音乐套曲《长征组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经典作品。

关键词:颠峰、繁荣

故事人物:张瑞芳、秦怡、祝希娟、谢芳、李默然、黄婉秋、梁音、于蓝、仲星火、作曲家雷振邦、王昆、周巍峙、胡松华、李光曦、才旦卓玛、郭兰英、刀美兰、崔美善、唐纪琛、贾世骏、马玉涛、俞丽拿、盛中国、西崎崇子、何占豪、陈刚

第七集+第八集:1966-1978上半年
十年文革无疑是本系列中最为敏感、最为特殊、难度最大的一部分。虽然历史和政府都对文革作出了全面的定论和批判,但文革这十年历史和许多文艺作品、文化现象毕竟是无法回避的。我们还是遵循文化创作和文艺工作者与时代的命运浮沉为主线,重点反映八个样板戏,特别是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鹃山》、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那段特殊的创作历程,以及与之有关的主演主创们的奇特命运。其次,上集中还要讲述文革中一些让人回味的现象----小人书连环画、社会主义国家的译制片《卖花姑娘》、《看不见的战线》、《第八个是铜像》、《多瑙河三角洲的警报》,几部突出的国产电影作品《闪闪的红星》、《创业》等。

下集主要反映粉碎“四人帮”后至改革开放前即1976年底---1978底这段特殊的岁月。这时期既结束了文革,开始拨乱反正,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又未完全解放思想,左的思想仍然起主导作用。人们扬眉吐气,揭发控诉四人帮的累累罪行,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激情,堪称第二次解放。首先反映在文学和戏剧创作上,一批“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道出人民心声,引起极大共鸣,文学期刊的发行数量蔚为可观。戏剧更是几乎同时发力,场场爆满,揭露和反思文革遭遇的《于无声处》(上海)、《丹心谱》(北京人艺)、《报春花》(辽宁)、《救救她》(吉林)、《枫叶红了的时候》(中国青艺)等,形成了一股“社会问题剧”的风潮。

电影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断反思不断深入,创作出很多真实有力、感人至深的“伤痕”“反思”影片,如《泪痕》、《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等。紧接着电视也开始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一个主要工具,成为信息传播的有效渠道。几年后电视剧也拿出了《蹉跎岁月》、《雪城》、《今夜有暴风雪》等等一批反映文革知识青年的遭遇命运的佳作。

本集并未严格按照时间限制,而是以反思文革、控诉四人帮罪行,批判极左路线、恢复人性、描写情感的这一批文艺作品的出现发展深化的路径为主线。

关键词: 迷茫、反思

故事人物:杨春霞、刘长瑜、高玉倩、童祥苓、芭蕾演员薛菁华、白淑湘、电影演员祝新运、张连文、配音演员向隽殊、歌唱家李双江,李默然、郑榕、苏叔阳、王景愚、徐松子、谢芳、杨延晋、张瑜、郭凯敏、李志舆、朱时茂、丛珊、刘晓庆、沈丹萍、张金玲

第九集+第十集:1978下半年-1982
“三中全会”的召开让各行各业春暖花开。媒体以“文艺的春天来了”报道第四次文代会,荒芜了十年的文艺百花园迎来了繁华似锦的春天。这一时期有太多作品让中国人感到震撼和冲击,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国门打开之后引进的外国作品,上集将围绕着译制影视作品和合拍片来展开我们的共同记忆。《追捕》、《望乡》、《佐罗》、《简爱》、《血疑》、《阿信》等影视作品让中国人大开眼界,同时也影响了那个时代的审美。合拍片《少林寺》不但造就了后来的巨星李连杰,也在全社会掀起了武术热。而现在已经被我们熟识的电视广告,是从引进动画片中一条免费赠送的广告开始的。

除了这些引进的惊喜,本土的文艺创作也呈现井喷态势。下集集中回顾“新时期”重要的文艺作品。这一时期,中国文艺界三代同堂,老一代艺术家的创作力尚存,对生活、对时代还有话要说;中年艺术家在被禁锢10年后再次获得创作的权利,创作的激情无法阻挡;年轻艺术家在开阔了眼界之后,对文艺现代化有着自己的思考。

这一时期影视歌舞四个领域都有众多优秀作品问世。如今回头再看这段日子,文艺界最深切的感慨是:“那是一个纯真年代”。

关键词:新奇、喷发

故事人物:陈凯歌、张艺谋、陈冲、刘晓庆、李连杰、中野良子、高仓健、李梓、童自荣、李真惠、黄建中、王晓鹰、王蒙

第十一集+第十二集:1983-1985
(上集)1983年是中国文艺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电视机开始普及到家庭,它不但改变了中国人接受文艺娱乐的方式,也改变了中国文艺的格局。随着这一年央视春晚的推出,电视无可争议地取代电影,成为最重要的文艺传播媒体。“春晚”也成了很多艺术家一夜成名的梦幻之地。此外,电视剧和电视文艺节目象吸铁石一样把大众牢牢地固定在荧屏前。名著《四世同堂》、《红楼梦》、《西游记》通过电视完成了文化普及,《霍元甲》为港剧打开了一扇门,纪录片《话说长江》作为一部充满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以及文化反思精神的电视作品,成了大众寄托现代化梦想的最好载体。我们把这一时期的上集全部留给电视。

(下集)电影、话剧、歌舞这些已经成熟的艺术形式开始了一个新的探索期。1983年冬天,电影《一个和八个》打响了“第五代电影”的第一枪。它的出现宣告了对传统电影美学的反叛。与此同时,陈佩斯在探索小人物生存喜剧,《青春祭》等“探索”片在影坛形成一股探索的风气。话剧《狗儿爷涅磐》、《天下第一楼》是那个“时代的杰作”,有《东方红》做标杆,《中国革命之歌》的探索显得犹为艰难。

关键词:革新、探索

故事人物:王景愚、姜昆,黄一鹤、邓在军,李谷一,张明敏,杨丽萍,林汝为,欧阳奋强,邓婕,徐少华,迟重瑞,六小龄童,张艺谋,何群,陈凯歌,黄建新、周晓文、李少红、张军钊、田壮壮,陈佩斯

第十三集+第十四集:1986-1991
1986年是中国流行音乐走向成熟的标志性年份,从这一年起,内地原创歌曲大规模取代港台歌曲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主力,这一切都源自1986年“让世界充满爱”大型演唱会。这次演唱会造就了本土偶像崔健,韦唯,蔡国庆,孙国庆等人,此后歌坛刮起“西北风”,摇滚时代也宣告到来。在本土偶像深入人心的同时,港台歌星与内地交流的渠道更加畅通,90年央视《旋转舞台—来自台湾的歌声》是大陆媒体首次正式介绍大批台湾歌手,内地观众知道了齐秦、姜育恒、童安格、张雨生等人的名字。上集将回顾那个偶像辈出,群星闪耀的流行乐坛。

影视界同样也进入了繁花绽放的年代。1988年电影《红高粱》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让中戏学生巩俐一举成名;中国最早的类型片之一《疯狂的代价》,主演是巩俐的同班同学伍宇娟;她们的另一位同班同学史可主演了歌舞片《摇滚青年》。1988年是电影界的王朔年,有四部电影改编自他的小说,其中以《顽主》最为成功,主演是当时还没什么名气,但日后大红大紫的葛优、张国立、梁天。电视荧屏里,我国第一部室内剧《渴望》捧红一批深入人心的演员;《围城》里走出陈道明、李媛媛;第一部室内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让葛优、吕丽萍、侯耀华等人家喻户晓;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造就了英达、梁左、宋丹丹、文兴宇等喜剧偶像。下集讲述明星们自己的故事。

关键词:偶像、经典

故事人物:崔健,韦唯,蔡国庆,孙国庆,杭天琪,胡月,费翔,齐秦、姜育恒、童安格,陈道明、李媛媛,葛优、吕丽萍、侯耀华,英达、宋丹丹,巩俐,伍宇娟,王朔,张国立、梁天 琼瑶

第十五集+第十六集:1992-1996
与贯穿80年代的社会理想和乌托邦情怀不同,90年代初在第二轮改革开放的引领下,文艺作品开始摆脱浓重的启蒙主题而趋于多元。

1992年,中国的大幕由邓小平南巡拉开,“市场化”这个词出现在各个领域中,由此。也拉开了九十年代文艺思潮的“现实主义”帷幕。自 90年代初期王朔较早开启作家“触电”先河以来 ,此后的许多作家分别以不同的形式去“触电” ,积极投身到“影视”业的巨大洪流中。他们将自己的作品提供给影视导演 ,如从前的纯文学作家苏童。

92、93年,中国电影市场跌入低谷,电影业开始在“市场化”探索中首先试水。94年引进分帐大片,95年成龙的《红藩区》第一次打出“贺岁片”这个概念。这一时期,张艺谋、陈凯歌、姜文、黄建新等中国影坛重量级人物都拿出了自己的最佳作品,不过对于观众而言,电视(剧)似乎完全接替了电影的娱乐、社会与文化功能。《外来妹》、《北京人在纽约》等现实题材电视剧引起轰动,《戏说乾隆》之后,《宰相刘罗锅》再度让“戏说”成为热点,“戏说”这个词从电视剧开始,影响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

1992年以后的市场经济大潮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躲不掉。除了上集中介绍的影视界风云人物,还有下集中登场的“94新生代”。《小芳》、《中华民谣》、《涛声依旧》、《同桌的你》、《笑脸》等歌曲是“94新生代”留给我们的美好回忆,中国流行音乐的原创力量在这一时期再度发威。1994年的舞蹈界,也发生了一件引起公众关注的事,并不是舞蹈作品的本身,而是舞蹈家金星通过手术改变了性别,这个曾经一度受到争议的举动,但随着她在世界各地舞蹈巡演的成功,她在现代舞创作和表现方面的成就越来越为人瞩目。

1996年话剧舞台的热闹红火,尤其是民间剧团策划演出的几台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如《冰糖葫芦》、《别为你的相貌发愁》等,有人清醒地指出,“我们可寄希望于这一新的事物(指独立制作人)为话剧市场带来活力,但决不能以为面向市场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1992年-1996年的中国,以商品繁荣、资本活跃、经济腾飞的事实,即将向百年的贫穷苦难作告别。也以迎接香港回归的态势,对全世界、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大声问好。

关键词:市场、活力

故事人物:张艺谋、陈凯歌、姜文、黄建新、陈小艺、王姬、刘欢、李保田、张国立、王刚、邓婕、高晓松、老狼、田震、尹相杰、李春波、林依轮、毛宁、黄豆豆、金星

第十七集+第十八集:1997-2002
这一阶段的中国社会迎来了太多的“纪元性”事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进入新世纪,以及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同年,申奥成功。这一阶段的中国呈现着激昂的情绪,贯穿着对历史进行重新书写的愿望和表达。而与此同时,电视剧的戏说潮流蔚然成风,也成为对使历史进行“重读”和“重写”的一种证明。

世纪之交的一切都仿佛是沸腾的。《东方之珠》、《七子之歌》,合着共和国的旋律响起。《相约98》,《走进新时代》,记录下一个时代的旋律。千禧年,李云迪成为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历史上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2002年,《好日子——宋祖英独唱音乐会》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举办。中国音乐人带着大国的气度出现在世界面前。电影方面,经过90年代中后期的低潮后,中国电影在市场化的探索上已初步成功,97年的《甲方乙方》让中国观众最喜欢的导演冯小刚登场;随着《卧虎藏龙》在奥斯卡的大热,中国电影似乎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这条路的起点,是2002年年底上映的《英雄》。

音乐和电影构成了缤纷的上集,下集则是电视的天下,“娱乐”这个词是电视业带给中国大众的礼物。

1998年,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宣告了电视娱乐时代的到来,随后北京台创立《欢乐总动员》,一时间,综艺娱乐节目红红火火。1999年的开年大戏《水浒传》让“四大名著”全部被拍齐。琼瑶新作《还珠格格》创造收视奇迹,小燕子“赵薇”成为中国人墙上的“年画人物”。影视剧的“戏说”风起源于“戏说乾隆”,发展于“宰相刘罗锅”,而真正成熟,是在这一时期的《康熙微服私访》,这部剧一共有续集五部,也是中国续集最多的电视剧。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开展,艺术院团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民间剧团和独立制作人出现,如牟森的“戏剧工作车间”,孟京辉的“穿帮剧社”,林兆华的“戏剧工作室”表现了话剧艺术家们不甘心在“危机”中沉落而积极寻找、探索的进取精神。

关键词:回归、娱乐

故事人物:刘德华、那英、张也、朴树、李云迪、宋祖英、雪村、冯小刚、张信哲李雪健、孙楠、何炅、李湘、刘欢、赵薇、张铁林、张国立、邓婕、林兆华、孟京辉

第十九集+第二十集:2003-2009
这一时期的中国文艺充满着大国崛起的信心,借奥运之势,中国人心凝聚,经济危机下,中国岿然,这一时期的中国文艺有振奋、有阵痛、有内敛,有信心。

2003年党的十六大召开,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登上历史舞台。我们将新中国的复兴分为上、下两集,上集回到不远的过去:2003-2007,下集再次感受今天,2008-2009。

2003-2007之间,文艺的各个领域新事物不断涌现。网络歌曲,草根歌手,原生态音乐,大型景观歌舞,国产大片,“亿元”导演,真人秀,学术明星,电视剧荧屏则是异彩纷呈,各领风骚三、五天。这些新事物在热议中丰富着文艺市场,拓展着文艺的新疆界。

从2008年到2009年,中国人经历了太多的大喜大悲。

在这些令人难忘的记忆中,能以体育和文化的双重色彩被世人所铭记的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它既是一场无与伦比的体育盛会的漂亮开端,聚集了中国最优秀的电影和歌舞导演、最出色的歌唱和舞蹈演员,他们共同奉献了一场深沉内敛而又丰厚自信的文化盛典。

在这波澜壮阔的一年里,中国电影凯歌高唱。电影票房连续两年保持26%以上增速,增幅居全球之首。2009年是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祖国献礼成为文艺工作者们齐刷刷的自选动作。两岸三地著名音乐人联合打造了气魄雄浑的歌曲《国家》,由国际巨星成龙携手青年歌唱家刘媛媛共同演唱。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排演昭示着一个百花齐放的文艺盛世已经到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终将实现。

关键词:多元、盛世

故事人物: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陆川,贾樟柯、巩俐、孙红雷、胡玫,赵本山,赵宝刚,王宝强、佟大为,黄晓明、易中天,于丹、杨丽萍、程小东、李宁、陈其钢、刘欢、吴宇森、梁朝伟、赵本山、小沈阳、韩三平、黄建新、张国立

尾声:
所有采访者对60年的感怀;对北京电视台《百花》节目的评价;对新中国未来文艺的祝福和期盼……

关键词;祝愿与展望
关键字:百花
上一媒体: 赢在中国普及版之6
下一媒体: 狼眼看股市

重要事项Attentions

  • 本站所有媒体都经过我们亲自检查,杀毒,确保每个媒体都能正常运行.
  • 为了保证您快速的下载,推荐使用[网际快车]或[迅雷]等专业工具下载.
  • 本站无限制人数下载!如果您发现该媒体不能下载,请通知管理员.或先看看下载教程.
  • 为确保所下媒体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70]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媒体.
  • 如果你下载的媒体是7z,gz格式的话,请安装该类型的解压软件。
  • 站内媒体包含整站及企业媒体均由网上搜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 如果需要解压密码的话,解压密码就是:media.anysafer.com